韋布長老開示 [Texts from Webu Sayadaw]

本页精选韦布萨亚道大师对安那般那正念法门的讲解,聚焦呼吸观在专注、心智觉醒与智慧获得中的作用。阐述如何在现代生活实践佛教修行,通过正念和精进达到内心宁静、善行及究竟解脱1。内容简明深刻,适合想体验直接禅修和佛教智慧的读者。

真正重要的事 [What Really Matters]

摘要:尊者韋布長老強調完善道德行為(戒 sīla)作為真正快樂和精神進步基礎的重要性。他解釋說佛陀教法的精髓在於通過正念直接體驗身心,特別是通過對呼吸的覺知。通過保持持續的覺知,一個人克服貪、瞋、癡,導致正見和智慧。他敦促修行者不要浪費寶貴的人生,要尊重他人,為涅槃而精進努力。只有通過個人的努力和理解,一個人才能獲得佛法所承諾的究竟快樂。
閱讀 [READ]

熄滅內在的火焰 [Extinguishing the Fires Within]

摘要:尊者韋布長老強調履行職責和維持道德行為(戒 sīla)作為快樂和洞察基礎的重要性。他解釋說心不斷遇到令人愉快和不愉快的對象,導致渴愛 (lobha) 和厭惡 (dosa),這些就像內在的火焰。修習安那般那念(呼吸正念)熄滅這些火焰並防止新業債的積累。這種修行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比物質財富更珍貴,並導致真正的智慧 (adhipaññā)。鼓勵在禪修中持續努力,以使自己從痛苦和過去的負擔中解脫。
閱讀 [READ]

回到頂部 [Go to top]

真正重要的事 [What Really Matters]

韋布長老:你們已經承擔了道德行為(戒 sīla)。既然你們已經發願在戒波羅蜜 (sīla-pāramī) 中完善自己,就要盡力實現它。只有當你們盡力完成戒時,你們所有的願望才會得到滿足。你們現在和將來都會快樂。

只有佛陀的教法才能給你們真正的快樂——在現在和輪迴 (saṃsāra) 的餘下時間裡。佛陀的教法被保存在三藏 (Tipiṭaka) 中。三藏非常廣泛。如果我們從三藏中提取精髓,我們會發現三十七菩提分法 (Bodhipakkhiyā-dhammā)(三十七覺支)。三十七菩提分法的精髓是八正道 (maggaṅgas) 的八個組成部分。八正道的精髓是三學 (sikkhā):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和增上慧學 (adhisīla, adhicitta, and adhipaññā)。三學的精髓是獨一的普遍法則 (Eko Dhammo)。

如果你們的身心像現在這樣受到控制,身體或語言的行為就不會有粗暴。這就是增上戒 (adhisīla) 或圓滿戒德。

如果增上戒變得強大,心就會變得平靜安詳,失去其粗糙性。這被稱為增上心 (adhicitta)。

如果增上心(定 samādhi)變得強大,心長時間保持一心專注,那麼你們會意識到在一瞬間物質生起和溶解數十億次。如果心(名 nāma)知道物質(色 rūpa),它知道物質在眨眼間成為和分解數十億次。這種生滅的知識被稱為增上慧 (adhipaññā)。

每當我們呼氣或吸氣時,進入和出去的空氣在鼻孔內或附近某處接觸。敏感物質(身淨色 kāya-pasāda)記錄空氣的接觸。在這個過程中,接觸的實體是物質,知道接觸的實體是心。所以不要四處詢問他人關於身心的事;觀察你們的呼吸,你們會親自發現它們。

當空氣進入時,它會接觸。當空氣出去時,它會接觸。如果你們持續地知道這種接觸,那麼欲望(貪 lobha)、厭惡(瞋 dosa)和愚癡(癡 moha)就沒有機會生起,貪瞋癡的火焰就會平息。

你們無法在空氣實際發生接觸之前知道它。在它過去之後,你們也無法再知道它。只有當空氣進出時,你們才能感受到接觸的感覺。這我們稱之為當下時刻。

當我們感受到空氣的接觸時,我們知道只有身心。我們親自知道沒有「我」,沒有其他人,沒有男人和女人,我們親自意識到佛陀所說的確實是真實的。我們不需要詢問他人。當我們知道入息和出息時,沒有我或我 (attā)。

當我們知道這一點時,我們的見解是純淨的;這是正見。我們在那一刻知道除了名色、身心之外什麼都沒有。我們也知道身心是兩個不同的實體。如果我們因此知道如何區分名和色,我們就獲得了區分身心的能力(名色分別智 nāma-rūpa-pariccheda-ñāṇa)。

如果我們在空氣接觸發生時知道它,我們的心是純淨的,我們獲得其好處。不要認為你們因此獲得的好處,即使在一瞬間,是很少的。不要認為那些禪修的人從他們的修行中得不到任何優勢。既然你們生在快樂界並遇到佛陀的教法,你們可以獲得巨大的好處。不要擔心吃喝,但要盡你們所能努力。

長老:這個當下時光不是吉祥的嗎?

弟子:是的,長老,是吉祥的。

長老:是的,確實如此!那些以開放的心接受和實踐佛陀教法的善人們,難道不能像過去直接從佛陀那裡接受指導的聖者們一樣達到他們涅槃的願望嗎?

弟子:是的,長老,他們可以。

長老:那麼,佛陀的教法 (Sāsana) 持續多長時間?

弟子:五千年,長老。

長老:現在告訴我,這五千年中有多少年已經過去了?

弟子:長老,大約一半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長老:那麼,還剩下多少?

弟子:大約二千五百年,長老。

長老:現在人類的壽命是多少?

弟子:大約一百年,長老。

長老:你多大了?

弟子:我三十七歲,長老。

長老:那麼,你還能活多久?

弟子:六十三年,長老。

長老:但你能確定你會活那麼久嗎?

弟子:那我不知道,長老。

長老:你自己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弟子:不,長老,不可能確切地知道這一點。

長老:但即使我們出生,我們可以確定必須遭受老、病、死。

弟子:是的,長老。

長老:我們能請求老、痛、死停止一些時間,離開一些時間嗎?

弟子:不能,長老。

長老:不,它們從不休息。我們能要求它們停止工作嗎?

弟子:不,長老,我們不能。

長老: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確定我們必須死嗎?

弟子:是的,長老,可以確定我們都必須死。

長老:可以確定所有人都必須死。那麼活著呢?

弟子:我們不能確定還能活多久,長老。

長老:壽命三十年的人在三十年到期時死去。如果你的壽命是四十或五十年,你會在四十或五十歲時死去。一旦有人死了,我們能讓他回來嗎?

弟子:不,長老,我們不能。

長老:無論你生命中有多少年已經過去,都已經過去了。你還沒有完成什麼?

弟子:道果的快樂,涅槃。

長老:是的,因為你還沒有證得道果,你已經被擊敗了。你是否善用了已經過去的歲月,還是浪費了時間?

弟子:我浪費了時間,長老。

長老:那麼不要浪費你剩下的時間。這時間是讓你精力充沛地堅定努力的。你可以確定你會死,但你不能確定還能活多久。有些人活得很長。大迦葉尊者 (Mahā-Kassapa) 和大迦旃延尊者 (Mahā-Kaccāyana) 活到了一百多歲。有些人活八十年。要能活那麼久,我們必須對那些值得尊敬的人充滿敬意,我們必須非常謙遜。你們尊敬你們的父母嗎?

弟子:我們尊敬,長老。

長老:你們尊敬比你們年長或地位比你們高的人嗎?

弟子:我們確實尊敬比我們年長或職位比我們高的人。即使有人只比我們大一天甚至只是半天,我們都會尊敬,長老。

長老:你們什麼時候尊敬他們?

弟子:在晚上,睡覺前,我們向佛陀頂禮,同時我們也向我們的長輩頂禮。

長老:其他時候呢?

弟子:其他時候我們不頂禮,長老。

長老:你們說在向佛陀頂禮後向長輩頂禮。但你們對那些與你們一起生活的人和同齡人表示尊敬嗎?如果我沿路放置每包價值一千美元的錢包供任何人拿取,你們這些人會拿一個嗎?

弟子:當然會,長老。

長老:如果你們發現第二個,你們也會拿嗎?

弟子:當然會,長老。

長老:如果你們發現第三捆鈔票,你們也會拿嗎?

弟子:我們當然會拿,長老。

長老:得到一個後,你們不會希望別人也有一個嗎?

弟子:我們不會那樣想,長老。

長老:如果你們碰巧和朋友在一起,你們會讓他找到一捆鈔票,想著「我要假裝沒看見那個。畢竟,我已經有一個了」嗎?你們會讓他有一個,還是會搶奪你們能得到的一切然後逃跑?

弟子:我會搶奪我能得到的一切然後逃跑,長老。

長老:是的,是的,你們這些人不是很愉快的。當涉及金錢時,你們無法給任何人。但然後你們說你們是尊敬和謙遜的,只是因為你們在晚上向佛陀頂禮。如果你們懷有諸如「為什麼他比我過得好?他的理解比我的更深嗎?」的想法,那麼你們的心仍然充滿驕傲。如果你們向父母、老師、那些年長的、更智慧的或地位更高的人頂禮,沒有驕傲,那麼你們會活到一百多歲。如果你們對這樣的人表示尊敬,你們只會得到一千美元嗎?你們只會得到金錢嗎?

弟子:會不只是金錢。

長老:是的,確實如此!雖然你們知道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你們甚至不會給別人一千美元,而是跑去為自己得到它。當佛陀出於慈悲教導法時,每個人都理解嗎?

弟子:不,長老,不是每個人都理解。

長老:為什麼會這樣?

弟子:有些人不聽佛陀的話,長老。

長老:只有當你們為自己接受佛陀的教法時,你們才能證得正等正覺 (sammā-sambodhi)(佛果)、辟支覺 (pacceka-bodhi)(辟支佛果)、上首弟子覺 (agga-sāvaka-bodhi)(首席弟子身分)、大弟子覺 (mahā-sāvaka-bodhi)(大弟子身分)、一般弟子覺 (pakati-sāvaka-bodhi)(阿羅漢果)。如果你們想證得這些覺悟形式中的一種,你們可以。通過佛陀的教法,你們可以獲得現在的快樂,這種快樂在將來也會與你們同在。稻種發芽需要多長時間?

弟子:只需要一夜,長老。

長老:只需要一天就能發芽。現在,如果你們保留種子,當然是優質種子,發芽後不種植,它會生長嗎?

弟子:不會,長老,不會。

長老:即使你們有優質種子,如果不種植,它也不會生長。佛陀的教法也是一樣;只有當你們接受它們時,你們才會理解它們。如果你們學會如何帶著身心生起的覺知生活,你們會成就什麼?

弟子:這種覺知被稱為明 (vijjā),長老。

長老:如果一個人生活沒有佛陀的教法,你們稱之為什麼?

弟子:那是無明 (avijjā),長老,無知。

長老:如果你們一生都帶著明、對佛法的理解生活,那麼死後你們會去哪裡?

弟子:去某個善道,長老。

長老:充滿無明的一生後會發生什麼?

弟子:會去低等界,長老。

長老:現在,說一個大約七十歲的老人在向佛陀頂禮。這樣做時,他不能保持心專注於法,而是讓它四處遊蕩。如果這個老人在那一刻死去,他會轉生到哪裡?

弟子:他會去低等世界,長老。

長老:真的嗎?在回答之前仔細思考。他在向佛陀頂禮,他在禪修。那麼,如果他在那一刻死去,他會去哪裡?

弟子:他會去低等世界,長老。

長老:但為什麼?

弟子:因為他的心在四處遊蕩,長老。

長老:是的。生活在無明中的人心中生起的品質是什麼?

弟子:它們是欲望(貪 lobha)、厭惡(瞋 dosa)、愚癡(癡 moha)。

長老:什麼是貪?

弟子:貪就是想要某樣東西,長老。

長老:貪包括任何喜歡、被某事物吸引、想要。心中帶著任何喜歡或想要而死的人據說會轉生為鬼。但什麼是瞋?

弟子:瞋是敵意,長老。

長老:是的,瞋是你們爭鬥的原因。瞋的生起是因為你們得不到想要的,而你們得到的你們不想要。厭惡就是瞋。如果你們心中帶著厌惡死去,你們會轉生在地獄。癡是對慈善、道德和修習禪定所得好處的無知。如果你們心中帶著愚癡死去,你們會轉生為動物。沒有人,沒有神,沒有天神或梵天創造了身心。它們受自然法則支配,受生滅支配,正如佛陀所教導的。如果一個人死時專注於身心的覺知並知道這些的生滅,那麼,根據佛陀的教導,他會轉生為人、天神或梵天。如果有人要去他想去的地方,他需要問別人路嗎?

弟子:不需要,長老。

長老:一個人必須問別人「我是帶著知識生活還是在無明中生活」嗎?

弟子:不需要,長老。

長老:不。確實不需要。因此,努力工作,使你們在整個輪迴中積累的波羅蜜 (pāramī) 結果。在你們的努力中要堅定。

像過去直接從佛陀那裡接受教法後為涅槃而努力的智者們一樣行動。知道你們也生在有利的存在界,沒有什麼能阻止你們努力達到涅槃的八個階段。

以強大的努力和堅定修習,確保不浪費一點時間。也建議和敦促他人修習。以快樂的心努力,當你們成功時,要真正快樂。

回到頂部 [Go to top]

熄滅內在的火焰 [Extinguishing the Fires Within]

韋布長老:我們對塔院 (cetiyaṅgaṇa)、菩提院 (bodhiyaṅgaṇa),對老師、父母、妻子和孩子都有義務。如果我們履行這些義務,我們就實踐善行 (caraṇa),這就是戒 (sīla)。

當我們履行義務時,不是也可能修習安那般那念(呼吸正念)嗎?如果我們不履行這些義務,我們能說我們的戒是完整的嗎?如果我們的戒不完美,我們能期望體驗我們渴望的快樂嗎?如果我們不快樂,如果我們得不到好的專注,如果我們的心不專注,我們就無法獲得洞察智慧(慧 paññā)。

[根據佛教出家的規則,每月兩次,韋布長老在戒堂集合比丘們誦讀二二七條比丘戒(波羅提木叉 Pātimokkha)並處理僧團的其他事務。在這個會議結束時,他常常對在場的在家眾開示。]

長老:今天是布薩日 (Uposatha day)。黎明時你們都帶著「今天是布薩日」的想法起床,並發願持守八戒。從那時起你們一直保持正念了嗎?

弟子:沒有,長老,我們沒有。

長老:這段時間裡你們花了多少時間覺知入息和出息?

弟子:有時我們有覺知,有時沒有,長老。

長老:你們的心與對象停留了多長時間,你們失去了多少時間?

弟子:(沒有回答)

長老:由於你們保持沉默,我假設你們一直能夠保持覺知。

弟子:不,長老,我們沒有。

長老:在那種情況下,我必須問你們更多問題。你們的心在閃電般的瞬間溶解多少次?

弟子:數十億次,長老。

長老:所以它生起和分解數十億次。每次心生起時,它都會取某個對象,愉快的或不愉快的,喜歡的或不喜歡的。這種持續、連續的心理對象流有被切斷或中斷的時候嗎?

弟子:沒有,長老,心總是取一個對象。

長老:是的,這些善惡朋友在你們心中生起是由於你們過去所做的善巧和不善巧的行為或業。現在,如果一個我們稱之為好朋友的愉快對象進入意識流,會發生什麼?

弟子:喜歡或貪 (lobha) 生起,長老。

長老:如果喜歡生起,這是好的還是壞的?

弟子:這是壞的(不善 akusala),長老。

長老:但如果一個壞朋友,一個不愉快的心理對象生起,那麼會發生什麼?

弟子:厭惡或瞋 (dosa) 生起,長老。

長老:如果我們允許瞋或厭惡生起,我們是善巧的還是不善巧的?這個行為是善 (kusala) 還是不善 (akusala)?

弟子:這是不善巧的,長老。

長老:所以,如果我們接受令人愉快的心理對象,喜歡、渴愛、欲望和貪欲生起,我們在創造導致四惡道的不善行為。但是,如果不愉快的思想或影像生起,我們佔有它們,那麼憂慮、悲傷、痛苦、憤怒和厭惡生起,這些心理狀態也導致低等界。現在,什麼時候沒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思想或影像或聲音或景象或味道或觸覺生起?

弟子:沒有這樣的時候,長老。心總是取一個對象。

長老:所有這些在我們心中生起的對象都是我們在過去、在輪迴中所做行為的結果。如果一個對象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當它生起時,你們通常做什麼?

弟子:我們不善巧地反應,為自己創造不善業,長老。

長老:如果一個愉快的對象在心中生起,喜歡、渴愛、欲望生起。這種渴愛,這種貪,它像什麼?它不是像火嗎?貪(渴愛)像火。瞋、厭惡、厭惡和仇恨呢?

弟子:瞋也像火,長老。

長老:所以,無論什麼生起,我們都必須遭受火的燃燒,不是嗎?

弟子:是的,長老。

長老:但當然,如果貪和瞋必須生起,就讓它們生起。如果我們在實踐佛陀的教法,它們能影響我們嗎?當我們在修習安那般那禪修時,貪和瞋沒有機會佔據我們的心。

佛陀的教法類似於大阿耨達池 (Anottata)。如果貪或瞋的火焰或任何其他火焰落入這個湖中,它們被熄滅,我們不必再遭受它們的灼熱。

只有當我們知道心在一瞬間生起的數十億次中的每一次生起時,我們才能正當地說我們已經獲得了增上慧 (adhipaññā) 或真正的智慧和洞察。

身心在眨眼間生起數十億次,與它一起的還有你們的善惡朋友。如果你們不警覺,你們的這些善惡行為將再次在你們身上積累數十億次。現在,誰對在你們身體中持續生起的愉快和不愉快感覺負責?

弟子:我們自己對它們負責,長老。

長老:你們在不可計算的長期輪迴中積累的債務與你們同在。如果你們不應用佛陀的教法並實踐它們,你們將在每一瞬間再次積累相同的債務數十億次。你們能計算這些債務嗎?

弟子:不能,長老,它們是不可計算的。

長老:因此,你們應該應用佛陀教導的這種修行。如果你們不接受自然生起和分解的東西,那麼你們積累的債務將減少,不會積累新的債務。如果你們親自意識到這種生滅,那麼你們不會製造新債務,你們擺脫舊債務。因此你們獲得增上慧。

這種覺知入息和出息的技術可以在任何地方修習。你們可以在獨處或與人在一起時修習,可以在坐著、走著、站著或躺著時修習。無論你們在哪裡,你們都可以修習它。現在,你們必須花錢才能修習安那般那嗎?

弟子:不需要,長老。

長老:你們必須請假才能修習嗎?

弟子:不需要,長老。

長老:在那種情況下,有什麼困難的呢?這種修行會讓你們感到疲倦嗎?

弟子:不會,長老。

長老:如果你們在生意中獲得巨大利潤,人們問你們「你們有多少金子,多少銀子?」,你們會告訴他們嗎?

弟子:不會,長老。

長老:為什麼不呢?

弟子:不應該告訴他人這樣的事情,長老。

長老:現在,哪個珠寶更珍貴,金子和銀子,還是法?

弟子:法更珍貴,長老。

長老:那麼不要和他人談論你們的成就。現在是什麼時間?

弟子:晚上七點,長老。

長老:到日出你們還有多少時間?

弟子:大約十小時,長老。

長老:你們認為你們能不間斷地禪修那麼久嗎?努力工作來擺脫你們的債務。過去的努力和過去所做的功德行為正在給出它們的好結果。